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美股回购那点事
[ +  文字大小  - ]

    在A股持续低迷之际,新“国九条”提出的“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备受关注,而在市值管理的种种途径中,回购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尽管当下A股公司对于回购似乎并不是很热衷,但在美国股市,股票回购近年来却大行其道。眼下管理层正在积极鼓励推动A股公司通过回购等手段进行市值管理,美股市场已较成熟的股票回购实践,或许能成为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美股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但真正流行起来则是最近20年的事情。2009年初金融危机见底以来,美股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热情持续升温。到了2013年,美股月均股票回购达到560亿美元,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仅在2013年一年间,标普500指数成分企业就把近70%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回购自身股票,苹果、埃克森美孚、辉瑞以及通用电气、沃尔玛等行业巨头一马当先。

    不止一项研究发现,股票回购与上市公司股价后续表现呈密切的正相关。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伊肯伯里及其同事在1994年进行的研究显示,那些进行股票回购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在随后的1至12个月内表现都要跑赢大市。而标普公司的研究团队则发现,即便把时间跨度拉长,在从2004年至2013年的这十年间,回购概念股的表现也好于大盘,且回购力度越大、公司的市值规模越小,这种效应越明显。

    中金公司今年的一份报告更指出,中美股市之所以在金融危机之后大相径庭,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股票的供给:危机以来A股可流通股份激增,而美股因为有大量回购活动,股票供给近年来变化很小。

    对上市公司而言,进行股票回购是一种可以藉以推高公司股价的风险和成本都相对较低的选择。特别是在过去几年经济前景不明的大背景下,进行新的投资和扩张要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股票回购还有其他一些好处,比如帮助上市进行市值管理、用于激励员工以及抵御恶意收购等。

    但在另一方面,股票回购也可能伴随着消极的因素。批评人士指出,股票回购的滥用,可能在企业管理者和投资人两方面鼓励短视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统计表明,在截至2008年的10年时间里,美股上市公司数目下降了40%;同时,上市公司的平均存续期也从上世纪40年代的75年,骤降至目前的15年左右,而上市公司高管的任期也随之降至仅为5年左右。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有分析认为,去年美欧等海外股市强劲的上涨,很大程度上是被“吹高”了的市盈率数据所驱动,而非真正源自于企业盈利的实际增长。

    回到A股市场,以往由于制度等方面的限制,A股公司参与股票回购的热情并不高。但今年以来,管理层对于股票回购的推动力度明显加大。

    可以预见,未来A股股票回购活动将更趋活跃,但从海外经验教训看,也需要对股票回购行为制定完善的规则,以最大程度保护广大中小投资人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