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基金经理真的不如散户么?
[ +  文字大小  - ]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有调查显示,八成的散户投资人觉得基金经理的水平不如自己。且不论调查的样本是否充分、统计是否科学,类似的观点的确反映出这样的现实:当前国内公众对公募基金的认可度较低。但事实是否真如此?中国的基金经理真就那么差么?

   要直接比较基金经理和散户的投资业绩,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找一个更易追踪的衡量基准,或许更靠谱一些,比如大盘指数。

   先看短期,过去的2013年,基金可谓全面跑赢大盘。上证指数全年下跌6.75%,其他各项大盘指数也尽数收跌;反观基金,偏股型、混合型基金均实现两位数的涨幅,超额收益明显。

   再看更长一点,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从2004年到2013年的过去十年间,股票基金有七年跑赢上证指数,混合基金更是八年跑赢大盘。根据证监会今年6月发布的测算数据,过往九年,全行业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超额收益达到5.87%,为持有人创造了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

   散户能否跑赢大盘,并无全面的调查数据可以查证。但从主流的信息渠道来看,散户跑输大盘应是大概率事件。比如,在A股指数接近翻番的2007年,根据中证报的调查,当年跑赢大盘的中小投资人不足一成,亏损的散户则高达近四成。同样的,上证报2010年初对全国2.5万名投资人进行的调查发现,即便是在大盘涨了80%的2009年,散户跑赢大盘的也仅有四分之一,更有35%的散户甚至出现了亏损。

   换个角度看,考虑到大盘指数可近似衡量整个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基金能在多数年份跑赢上证指数,势必有除了基金以外的投资人跑输了指数,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即是散户。

   事实上,尽管在美国等成熟市场有所谓“猩猩定律”之说(即公募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还不如猩猩),但在A股,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的有效性还远不及美股,且散户占比过大(截至2013年底A股市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仅为10.87%),从而不可避免带来趋势交易、追涨杀跌等非理性投资行为的盛行。然而,这也恰恰为优秀基金经理创造了获取超额收益的沃土。

   既然中国的基金经理整体来看的确具有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为什么基民却总是在亏钱呢?

   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2009年初,A股还处在危机后的低谷,此时如果一位投资人试探性地投入1万元买了某基金,结果后者当年翻番;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投资人加大筹码,再追加10万,结果2010年该基金亏了10%。两年下来,基金涨了80%,而这位投资人却略亏1.82%。

   但是如果换个方式,这位投资人敢于在2009年的相对低位大胆押注,投入10万元买基金,在获得了当年的翻倍收益后,第二年再谨慎地少量追加1万元投资,结果这一年基金跌了10%。两年下来,基金还是涨了80%,而该投资人的收益也达到了71.82%。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基民投资基金不能赚钱,可能并不是因为基金的赚钱效应差,而是因为投资人总是喜欢在高位大量买入,在低位则犹豫不决、不敢入场,结果往往导致被套牢。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解释,这就是人类在投资中典型的非理性表现之一。

   退一步说,如果投资人觉得自身在择时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也仍然有机会通过投资基金赚到钱。秘诀就是,做好功课,选择哪些真正的实力派基金。真的好基金,应该具备净值不断创新高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投资人不管在何时买入,假以时日,都能赚到钱。这大概就是投基的最高境界了吧!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