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全球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
寻找富足而退的途径——也谈公募基金在养老资产配置中的可行性
[ +  文字大小  - ]

相比于去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的方案,今年两会传出的渐过式延迟退休方案更加引人关注。美国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越乐于工作更久。的确,对于坐了近20年冷板凳寒窗苦读的过来人们,随着健康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平均寿命持续上升,体力与脑力尚健,适当地延迟退休应该不在话下。

 

在严格实行30年的独生子女计生政策后,目前普遍存在的代际抚养窘境(2个年青人赡养4个老人、抚养若干个孩子)似乎意味着“养老当自强”。我国老年抚养率(老年抚养率:25-64岁人群每百人所对应的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从2010年的15100飙升至2035年的36100。当我们终于不用朝九晚五,无需挑灯夜战,大半段的活力人生已经付之流年,如何能贻养天年,从容老去?与其老大徒伤悲,不如少壮就努力。

 

专家指出了解决养老金缺口三种途径:工作更久、储蓄更多、节俭生活。工作更久与节俭生活都是有极限的,宜适可而止;为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而提前规划准备才是根本之道。在大资管背景下,各种类型的投资产品日愈丰富,本文仅围绕着“投资公募基金产品是否可以做为养老储蓄的途径选择”来思考职场中人的养老规划。

 

首先,检验各类型基金产品的中长期收益情况。

 

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的各年度各类型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数据基础上,假设投资人采取“买入持有策略”来进行养老金的投资,对于持有期限5年和10年的收益率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截至2014年)各类型开放式基金在不同年度买入持有5年后的年化收益率情况

期限

5年期

起始投资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均值

标准差

股票基金

18.65%

34.57%

34.39%

7.68%

-8.18%

9.25%

3.34%

14.24%

15.96%

混合基金

19.82%

30.85%

31.02%

8.42%

-5.82%

8.59%

3.27%

13.74%

14.00%

债券基金

9.02%

10.56%

10.10%

6.54%

4.49%

3.27%

5.66%

7.09%

2.85%

 

2:各类型开放式基金在不同年度买入持有10年后的年化收益率情况

期限

10年期

起始投资年份

2004

2005

股票基金

13.86%

17.92%

混合基金

14.07%

16.24%

债券基金

6.11%

8.09%

 

上述数据表明:

1、 买入时间点对投资收益影响显著:如2008年买入并持有股票型基金5年后仍然是亏损,5年后的资产仅为投入资产的65%;而2005年买入入持有的则资产已经为原来的5.4倍;

2、 不同类型基金产品收益率不同:股票型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但波动大,在7个不同起始投资年度统计数据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均出现过1个负值,负收益概率超过14%。而债券型基金虽然平均年化收益率仅为7.09%,但波动稳定,适合做为中期养老储蓄的选择。

3、 10年期数据由于样本有限,虽然买入持有各类型基金产品10年期的年化收益率都比较令人满意,但不具有普遍性,有待观察。

 

其次,考察现有养老主题基金的市场情况。

 

除了商业养老保险外,理财产品专门针对退休养老为投资目的的产品数量有限。自2006年成立首只以生命周期为名的开放式基金以来,至今仅有3只同类基金;2012年以来陆续成立的以养老为主题的基金产品数量也不多,目前管理规模略超100亿元,年化收益率约为10%。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13)统计表明,基金持有人中30-50岁人群占比为60%,而60岁以上仅占7%;仅有9%的个人投资者购买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养老储蓄;持有单只基金产品在5年以上的占比仅为15%(持有期3年以下的占比为60%),市场主体偏于风险爱好。对养老资金管理意愿调查中有33%持有人愿意投资于基金。对于养老储备的投资产品选择中,除了10%的持有人不准备买基金产品作为养老储备外,90%持有人则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其中以专注于养老为策略的“生命周期”和“养老主题”更受青睐,占比为41%

 

由于主体投资者正值壮年,相比于成家立业的压力,为退休养老储备退居其次。养老储蓄既要有个人投资意识,也有待政策给予鼓励与引导。45%的基金持有人表示无论国家是否有优惠政策,都会主动储蓄防老或者购买相关寿险产品;43%的持有人表示如果国家出台优惠政策会考虑养老储蓄;7%的持有人表示不再考虑养老储蓄。随着老年化时代的逐步临近,能满足养老目的的基金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

 

最后,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养老产品?

 

在对基金管理人长期投资业绩考察中,在2004~2013年十年期间,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5年滚动年化收益率均在沪深300指数之上,即在任一时点上,通过投资基金实现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要好于市场指数的平均收益率。表明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投资能力是有价值的,将基金投资作为养老金管理是有基础的,值得考虑与推荐。

 

对基金持有人退休金的主要来源的调查显示:50%靠国家基本养老金、23%来自个人储蓄,来自商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分别为12%11%。如果养老金没有多渠道来源,养老金替代率将难以提高。无论是初入职场还是人到中年,以中长期投资方式来储备养老金,既需要眼光也需要耐力。23%基金持有人退休后养老金的主要来源是个人储蓄,投资策略与结果更是直接影响着退休生活水平。

 

投资者固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市场中各类理财产品,达到匹配自己风险与收益的养老投资计划。而从投资体验而言,如果有一种傻瓜式的投资方案该是一件多么贴心的事,即投资者决定自己的投资金额与退休时间,认可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余的事交给专业人士来达成,比如有一种产品,如专户式的开放型基金一样,设置封闭期限,定期开放单向申购,既给予基金经理以宽松时间以体现专业能力,又约束投资人进行养老金储备。管理人将管理费率逐年降低,在每年收益率超过约定收益时允许进行业绩提成,成立不同封闭期限的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需求。

 

投资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富足而退更是需要长期的用心积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募基金作为触手可及的专业投资工具,值得投资者在储备养老金的投资过程给予足够重视,善加利用。谋求并达成投资者与管理人利益共赢,也是资管行业的经营之道,期待假借于政策春风,映照着夕阳格外红。

  [收藏本页]   [关闭]
        相关链接
        ●时间,只是复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而已    
        ●市场危机时刻?这种思维模式或许可以让你豁然开朗    
        ●美股七天熔断三次,是时候重提大量现金在手的股神巴菲特    
        ●顺遂虽好,不顺更重要